診斷試劑
diagnosis
背景
臨床實驗室的室間質量評價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30 年代,為了保證不同實驗室血清學梅毒檢測的準確性和可比性,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(Center of Diseases Control , CDC) 首次在一定范圍內開展了室間質量評價。 20 世紀 40 年代以來美國病理學家學會(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, CAP) 逐步發(fā)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室間質量評價組織者,開展了臨床化學、臨床免疫、臨床血液體液學、臨床微生物等多種室間質量評價計劃,到目前已有上萬家實驗室參加了它的評價計劃。
目前,無論是發(fā)達國家還是發(fā)展中國家,廣泛接受并開展室間質量評價(能力驗證)計劃。
室間質量評價定義
在實驗室質量管理中,室間質量評價越來越受到臨床實驗室和實驗室用戶的重視。
室間質量評價(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, EQA) 是多家實驗室分析同一標本,并由外部獨立機構收集和反饋實驗室的上報結果,以評價實驗室操作的過程。
室間質量評價也被稱作能力驗證,根據(jù) ISO/IEC 17043: 2010 能力驗證(proficiency testing, PT)被定義為"利用實驗室間比對,按照預先制定的準則評價參加者的能力"。它是為確定某個實驗室進行某項特定校準/檢測能力以及監(jiān)控其持續(xù)能力而進行的一種實驗室間比對。實驗室間比對 (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) 的定義為"按照預先規(guī)定的條件,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的物品進行測量或檢測的組織、實施和評價"。
室間質量評價的目的和作用
參加EQA計劃,可為評價實驗室所出具的數(shù)據(jù)是否可靠和有效提供客觀的證據(jù),它的主要作用可歸納為以下四點:
a. 評價實驗室是否具有勝任其所從事檢測工作的能力。由組織EQA的權威機構等進行;
b. 作為實驗室的外部措施,來補充實驗室內部的質量控制程序;
c. 是對權威機構進行的實驗室現(xiàn)場檢查的補充;
d. 增加患者和臨床醫(yī)生對實驗室能力的信任度,而這種信任度對實驗室的生存與發(fā)展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
室間質量評價(EQA)的目的:EQA是為確定實驗室能力而進行的活動。是指按照預先規(guī)定的條件,由兩個或多個實驗室對相同或類似被測物品進行檢測的組織、實施和評價。
進行EQA的目的可歸納為以下六點:
①確定實驗室進行測量的能力,以及對實驗室質量進行持續(xù)監(jiān)控的能力;
②識別實驗室存在的問題,并制定相應的補救措施。這些措施可能涉及諸如個別人員的行為或儀器的校準等;
③確定新的測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,并對這些方法進行相應的監(jiān)控;
④增加實驗室用戶的信心;
⑤識別實驗室間的差異;
⑥確定某種檢測方法的性能特征。
掃二維碼